当共享成为刚需:电信级NAT的双刃剑


在互联网的世界里,IP地址就像数字世界的门牌号。随着智能设备数量爆发式增长,全球43亿个IPv4地址早已捉襟见肘。这场地址危机催生出一个特殊的网络技术——电信级NAT(CGNAT),它如同数字世界的"二房东",让成百上千用户共享一个公网IP地址。这种技术如何运作?又给我们带来哪些便利与困扰?

RFC1918:拯救互联网的幕后英雄——私有地址如何改变网络世界


1996年,互联网正处于爆发式增长的前夜。人们开始用电脑发邮件、浏览网页,企业纷纷搭建内部网络。但一个致命问题浮现:IPv4地址即将耗尽。当时,全球仅有43亿个IPv4地址,而仅美国就有上亿台设备。如果每个设备都要求一个公网IP,互联网将迅速崩溃。 这时,一份名为RFC1918的文档横空出世,悄然改变了互联网的底层逻辑。它定义了“私有IP地址”,让无数设备共享少数公网IP,成为现代网络架构的基石。今天,无论是你家的Wi-Fi,还是跨国公司的数据中心,都依赖这套规则运行。